91问农历今日播报:2024年09月20日 农历八月十八
首页 节日大全 日子查询 二十四节气 百科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五行穿衣 日历表全年
您的位置: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立秋 > 立秋的民间风俗 立秋的节气做什么事情

立秋的民间风俗 立秋的节气做什么事情

更新时间:2024-09-20 03:05:54

  我们都知道,一到时节变化,全国各地都会不约而同的一起庆祝这个时节,比如说立春有尝春的说法,而立夏自然有尝夏的说法,那么关于立秋的民间风俗又有哪些呢?立秋时节,万物逐渐成熟,漫山遍野逐渐变成漂亮的金黄色,温度也是一年当中难得的舒服,在这么一个美好的节气里,大家都会做什么呢,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立秋的节气做什么事情,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立秋的民间风俗】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3、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4、喝立秋水吃凉宵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而川东的传统习俗,立秋这一天老百姓要吃凉宵,即用优质糯米制作、再进行冰冻的粥。一方面表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

  5、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省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6、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7、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8、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是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立秋的节气做什么事情】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大麻烦: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要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叫hold住了。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乡下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畅的啃秋行为,所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4、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

  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5、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

  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

  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

  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天象变化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为立秋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

  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太阳黄经达135时为立秋节气,于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通常是在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比起夏至那天的+23已经向南偏了不少。

  气候特点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

  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热门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