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问农历今日播报:2024年09月20日 农历八月十八
首页 节日大全 日子查询 二十四节气 百科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五行穿衣 日历表全年
您的位置: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立秋 >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 立秋节气的特点介绍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 立秋节气的特点介绍

更新时间:2024-09-20 03:03:14

  顾名思义,立秋的意思就是秋天快要到来了,秋天到来就代表着庄家成熟,大部分植物都变成了金黄色,这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也为我们带来了秋天之际的美丽景色,那么你知道立秋的寓意和象征吗?古代人们对于立秋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代的劳动人民非常多,赋税的缴纳全都等着秋天的收成卖一个好价钱,所以会特别庆祝立秋,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立秋节气的特点介绍,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后冬前的季节,秋天是个谷熟、收成之季,所以秋有收获、丰收之义。上古时期作物一般是一年一熟,所以秋又被引申为年代,经深层引申,它还可持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秋天之后就是万物肃杀的冬天,所以它也暗含着萧瑟之义,所以秋还可表示悲愁。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凉爽的秋意慢慢来临,但健身运动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停歇的。健身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比较适合在秋冬进行的运动。

  在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对秋天景象的描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立秋,降雨解暑气

  新疆沿天山附近、东北地区大部、华北中部和东部、黄淮大部、江淮中西部、江汉、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贵州中南部、云南大部、西藏南部、海南岛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北京西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分散性的短时强降水或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立秋三候

  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节气的特点介绍】

  立秋节气象征着收获,有一句谚语秋不凉,籽不黄,对于立秋这个节气,很多农作物这个时候会有所收获,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因此也称之为立秋。

  立秋节气一般天气还是比较热的,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吃食,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立秋节

  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对于耕农的人们来说,秋天意味着一整年的收获,也是好的意头的节气。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因此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立秋,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日~8月9日交节。立秋也是一个可以收获的节气,阴天开始增多,而阳气则由长转收。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不同的立秋节气日期,会有不同的天气变化。

  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在这个节气中,食物是很多的,温度也是很适宜的,给人们一种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这个季节也是一个适合赏风景的时期。

  立秋节气的风俗

  1、咬秋

  立秋吃东西可以统称为啃秋,有些地方也叫咬秋。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样自古有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习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曾很流行,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2、贴秋膘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要补了,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选吃肉。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等,用文火炖。

  3、沐浴

  立秋这天沐浴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沐浴。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清朝,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立秋饮食风俗

  1、吃肉

  立秋炖大肉,这是京津等地的说法。

  在北京,立秋时讲究大口吃肉贴秋膘。根据老北京的习俗,立秋当日要多吃肉,白切肉、红焖肉、炖鸡、炖肉、炖鸭贴好秋膘以迎接寒冷的冬日。

  补身贴秋膘,牛羊肉、鸭肉跑不了。老北京,过了立秋讲究吃炰烤刷,炰是指用铁制的镗爆羊肉,烤是炙子烤肉,涮就是涮羊肉。涮羊肉之于老北京,就像一场入秋的仪式。

  秋风起,吃鸭忙。立秋之后风干物燥,鸭肉不温不热、滋阴补虚,最适合立秋后进补。

  立秋时节贴秋膘,最好吃些酱牛肉、鸡鸭肉、鱼肉海鲜和猪瘦肉,同时搭配上深色蔬菜就更好啦。

  2、吃饺子

  在东北,以饺子应对万变。东北人逢年过节免不了一顿饺子。除夕、初一、头伏、冬至,没有明确食俗的节日、节气,都可以用一顿饺子搞定。

  东北地区流行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还可以试试海鲜饺子,墨鱼水饺、鲅鱼水饺、海胆水饺,海鲜不仅好吃,一般还高蛋白质低脂肪。

  3、吃渣、吃秋菜

  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在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岭南地区有吃秋菜喝秋汤的消灾习俗。所谓秋菜,就是乡野间常见的野苋菜,和鱼肉汆汤,吃菜喝汤,一饮而尽,便能洗涤肝肠,平安健康。

  4、啃秋瓜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瓜果,寓意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天津有咬秋的风俗,就是吃西瓜,他们相信立秋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西北、南京、武汉等地啃秋是明确要吃西瓜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防秋老虎,立秋这天吃些清凉瓜果把初秋的凉爽紧紧咬住。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凉性瓜类水果容易加重脾胃负担,易引起腹泻,不宜多吃否则容易加重身体湿气。

  5、吃桃子

  在杭州,啃秋吃秋桃。家里老人常说桃养人,立秋吃桃既补虚又防燥。

  早年间人们会把立秋的桃核存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也有很好的寓意,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热门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