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问农历今日播报:2024年12月25日 农历十一月廿五
首页 节日大全 日子查询 二十四节气 百科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五行穿衣 日历表全年
您的位置: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处暑 > 处暑的特点和风俗 处暑的拼音怎么写

处暑的特点和风俗 处暑的拼音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12-25 13:55:10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一到,意味着炎热的夏季终于要过去了,没错,立秋不是真正的凉,处暑才是暑气消散的标志,那么你知道处暑的特点和风俗吗,处暑的拼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处暑的拼音怎么写,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处暑的特点和风俗】

  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有秋老虎、气温下降、秋高气爽、雷暴活动等特点,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祭祖、吃龙眼配稀饭、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处暑是第14个节气,代表着从炎热走向凉爽。处暑后的气候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所以,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署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节气、大暑节气、处暑节气,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酷暑时间比较长。暑热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古人将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到了处暑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处暑节气虽然还是热,但气温已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

  处暑风俗

  1、属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2、吃龙眼配稀饭

  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的作用。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所以会有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的习俗。

  3、煎药茶

  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就已盛行。

  4、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5、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

  6、放河灯

  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7、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也发育成熟。因此,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的拼音怎么写】

  处暑【chǔshǔ】

  处作退隐、消隐、居止、潜伏等义讲是动词,读第三声。

  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居于立秋之后、白露之前的一个节气名,在8月22、23或24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处暑,意即出暑,高温将逐渐退场。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退,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了,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处暑节气期间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雨季(七下八上)结束。

  处暑谚语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很多人一直都很关注处暑节气后还热不热,其实这句谚语就给出了答案。处暑是一个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其中暑就是大家所理解的炎热、酷暑的意思,而处则是指停止、停留的意思。

  另外关于处暑节气的含义,元代文人吴澄在其著作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了: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和前面所说的意思一样,处就是终止的意思。因此处暑节气表示的就是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随着太阳高度的不断降低,其所带来的热力也有所减弱。但是处暑节气到了也未必就真的凉快了,因为降温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句农谚的意思则是说,处暑节气到了依然还是比较酷热的,这个期间的天气就好像是秋老虎一样。

  所谓秋老虎是民间对立秋后所出现的短期的气温超过35℃的回热天气的俗称,因为到了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然开始南撤了,但是它依然还是比较强势的,尤其是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还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而这也就是秋老虎,它和立秋前的暑热一样是非常难熬的。

  2、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

  估计很多的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句农谚了,因为它主要是在农村口口相传,而且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常年在外面,自然没机会听到它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到了,但是却还没有出伏,那这样的年份粮食的收成就不太好,甚至可能还会导致粮食严重歉收。

  一般处暑节气都是在出伏以后才到来,可是有些年份还没有出伏就已经迎来处暑节气了,也就是处暑节气在出伏前,而今年就是如此。今年的处暑节气是在8月23日,而出伏则是在8月25日以后,处暑在出伏前3天。

  不仅气温高,而且长时间不下雨,再加上处暑节气是在出伏前,让一些农作物因为高温、干旱而生长不良,产量也受到了影响,于是有些农民就联想到了这句谚语。

  3、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古人在长期观察发现了,处暑节气还是秋季降雨的一个分界点。如果在处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预示着在后面的降雨就较多,甚至连着18天都会下雨。

  可如果在处暑节气的时候是大晴天,这天一滴雨没有下的话,那预示着处暑节气后依然以晴天为主,甚至在整个秋季的雨水偏少,还可能出现旱情。

  其实对于多个地方的农民来说,他们都是不太期盼处暑节气下雨的,因为处暑下雨万人愁,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粮食作物马上就要收获了。如果真的是如同前面所说,处暑下雨了,后面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仅对农作物收获不利,也会影响到粮食作物的晾晒。

  好多人却都在期盼着处暑节气能下点雨。就是因为前面很多地方长时间高温、少雨,农作物受旱很严重,如今是非常急切希望下雨,这样不仅降温了,同时还能缓解旱情,因此南方很多地方都在人工降雨。

  4、处暑下雨秋来早,大寒无雪春来迟。

  通过处暑节气这天的天气,还能预测一下秋季来得早和迟。前面也说了,处暑节气如果下雨了,预示着在后面的雨水偏多。而在立秋以后降雨,往往就会带来降温。往往几场秋雨以后,天气就很凉快了。

  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么就预示着这一年秋天来得及时,甚至还会早点到。相反,如果处暑节气这天是大晴天,那后面降雨少,气温高,甚至可能出现秋旱,这样秋天就会来得迟。至于后半句的意思是说大寒节气如果没有下雪,那么就预示着冬季有点长,春天来得晚。

  5、伏天热得很,冬天冻断筋。

  有些人会好奇,处暑节气的谚语怎么和三伏天扯上关系了呢?那是因为处暑节气是在末伏期间,今年就是处暑以后,然后才出伏的。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处暑期间如果还是比较的炎热,像三伏天一样热,那么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比较寒冷。也就是说夏季的时候偏热,这样到了冬季就会偏冷。

  对于这种说法,农村的很多老人都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夏季的时候非常热,那么冬季的时候就会非常冷。

  其实吧,冬季冷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夏季热,冬天冷,这是自然规律,而且冬季冷可以冻死地里的很多害虫,第二年农作物更容易丰收。

热门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