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问农历今日播报:2024年12月25日 农历十一月廿五
首页 节日大全 日子查询 二十四节气 百科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五行穿衣 日历表全年
您的位置: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秋分 > 秋分节气的简单描述 秋分节气的下一个节气

秋分节气的简单描述 秋分节气的下一个节气

更新时间:2024-12-25 13:36:48

  我们都知道秋天的中秋节,那么你知道中秋节差一点是秋分这一天吗,秋分曾经是古代的祭月节,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春祭日,秋祭月,中秋节就是由祭月节来的,你知道秋分节气的简单描述吗?二十四节气之间环环相扣,秋分的上一个节气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白露,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秋分节气的下一个节气,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秋分节气的简单描述】

  秋分含义

  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秋分节气特点

  秋分的特点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气候变化

  秋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秋分节气农事

  秋分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秋分节气的下一个节气】

  寒露

  寒露节气的含义就是气温的快速下降,每当到了这节气,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温度每天都在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

  当然,随着寒气的增长,万物也开始进入休眠时期,是秋季的一个冷热交替的季节,是一个冬天的开始。

  寒露是一个不错的节气,有属于自己的含义,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

  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而称为寒露。

  寒露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寒露后,如有强冷空气南下,南方容易出现气温低、风力大的寒露风天气。这种天气会给双季晚稻带来很大的危害。

  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当然,在合格节气中,南方的人会选择播种油菜、种蚕豆等,这个节气正是适合它们生长的时期。

  寒露这天有什么习俗?

  1、吃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经常食用有利于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2、吃螃蟹

  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

  3、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

  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门推荐
最新更新